近400年金融历史

(第2期)号称世界第五财团:瑞信信贷危机!

2023年3月19日,瑞士联邦政府宣布,瑞银集团将以约合32.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。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,首个涉及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收购案。

 

一.主角“瑞士信贷银行简介

瑞士信贷银行(以下简称瑞信)成立于1856年,最初是为资助瑞士铁路发展而诞生的银行机构。如今,该银行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1.1兆美元,是全球第五大财团。值得一提的是,全球仅有17个国家的GDP超过这一数字。

 

二.瑞信事件始末:

3月14日,瑞信推迟发布2022年年报并自爆财务危机,该事件成为市场恐慌的导火索。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出具否定意见,与此同时,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注资增援。

3月15日,瑞信股价跌幅达到13.9%,创历史新低。5年期信贷违约互换利差(CDS Spread)也创历史新高,上次创新高的时间可追溯至雷曼兄弟破产。CDS作为风险指标,数值越高意味着市场对违约风险的担忧加剧。

为了稳定市场情绪,3月16日,瑞信以优质资产担保形式获得瑞士央行5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,瑞信股价暂时止跌。

最终,3月19日,瑞银以全股票形式收购瑞信,交易价格以最近市值折价四成计算,约合32亿美元。在债权处置方面,瑞信发布的价值约172亿美元的AT1债券将被全部减记,给AT1持有人带来巨大损失。为确保金融业的稳定,瑞士政府为瑞银担保90亿瑞郎,瑞士央行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贷款。

 

三.造成瑞信危机的真实原因!

瑞信的危机并非近期突然爆发,实际上,近几年的诸多迹象已经逐渐暴露出这一问题。

自2021年起,瑞信公司陷入连续的风险事件,导致经营困境和业绩大幅下滑。在2021年和2022年,其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了19.6%和25.1%。这主要归因于内控和风控机制的漏洞,导致风险事件频发。

例如,2021年3月26日的Archegos爆仓事件使瑞信直接损失约55亿美元,而2021年3月的Greensill倒闭事件导致其直接损失30亿美元。除此之外,瑞信还涉嫌卷入2013年至2016年间的莫桑比克腐败案。2022年2月,瑞信被指控为包括寡头、毒贩和人贩等罪犯客户提供洗钱帮助,并导致1.8万名用户数据泄露,涉及刑事犯罪等问题。

在当前的超级加息周期中,金融风险暴露愈发明显。瑞信的危机与硅谷银行类似,都面临着加息潮下流动性风险加剧、存款流失以及恶劣的经营环境等问题。瑞信很可能成为欧洲风险的缩影。

 

四.瑞信危机的展望:

瑞信危机和硅谷银行破产是近期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。瑞士政府的及时干预遏制了危机的蔓延,但危机余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如欧洲银行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了。

硅谷银行破产原因为特定客户主体的期限错配,瑞信危机由于风险事件频出。二者表面上看似不相关,但归根结底均源于内部缺陷,无法抵御危机。美联储过去几年超发货币,导致银行在流动性过剩环境下大量购入美国国债。2022年3月,美联储激进加息,银行资产端缩水、负债端储蓄流出,陷入流动性紧张。

美联储声称不需纳税人承担,但债务重组多数通过货币化,最终由超发货币稀释纳税人承担。从次贷危机到硅谷银行倒闭,美元特权导致全球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被迫买单,面临损失。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。

总结来说,金融市场应密切关注欧美银行风险暴露,以及美元特权对全球的潜在影响。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,这些无形的因素早已成为生活常态。比如物价和通胀的持续上涨,实际上与各种金融危机密切相关,普通百姓在这些风波中,往往不知不觉地承受着各种压力……

Scroll to Top